瑜伽常识 /MANUAL
注意!“伪科普”满天飞他们出手了!
注意!“伪科普”满天飞他们出手了!穿上白大褂,拿起听诊器,他们是临床一线的医生,和时间赛跑,救死扶伤;脱下白大褂,执起笔,敲下键盘,他们是医学科普达人,为百姓健康护航。自从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推出以来,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
自9月8日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推出以来,从年轻的医生,到资深的专家教授,都踊跃投稿,摇身变成医学科普达人。他们将一个个生僻难懂的医学知识、术语,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百姓解读各类健康知识;他们直接放大招上干货,让朋友圈满天飞的养生伪知识无所遁形,一心为百姓支招各种科学实用的健康妙招。
市民张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,他的母亲自三年前退休后,每天都喜欢刷手机,最爱看朋友圈里的养生爆款文。母亲膝盖受过伤,但仍坚持“日行万步”,热衷朋友圈步数大赛,任凭他怎么劝都不听。“流量时代,各种养生伪知识满天飞,真假难以分辨。”后来,张先生便向母亲推荐了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。
读者梁女士也有同样的困扰,她认为有些“养生爆款文”以偏概全或者无中生有、胡编乱造,甚至以此牟取暴利。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推出的健康科普文章,具有权威性、针对性,可帮助百姓增长健康科学知识,提升健康科学素养,也有助于厘清,压缩各类“伪健康”“ 伪科学”的生存空间。
“在临床上,只能一对一服务,能为病人做的有限。但是科普文章,能让更多的人看到,就能实现一对多的服务,事半功倍。”李医生在广西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,虽然平时工作非常忙碌,但是他想用有温度的科普,当好百姓健康守护人。
南宁市一家公立医院的邹医生说,医学科普如果没有做到位,可能就会让患者对疾病和治疗产生恐惧感,也不利于医患之间建立信任,因此,医生做科普的意义绝对不亚于治病救人。
李医生介绍,他在写医学科普文章时,常常将急救知识和病人故事结合起来,这样文章可读性会更高。邹医生在文章中也喜欢将医学知识穿插到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去介绍。从解读体检报告常见的名词术语,到缓解头痛、腰痛的小妙招,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小知识,老百姓关注度都非常高。
“平时多读医生科普文章,增加健康知识的认识,帮助防病养生。”网友“MOMO”发出感慨,她在9月28日出版的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上看到了《有了肺结节就等于肺癌吗》这篇文章后im电竞平台,就和父母一起去医院做了体检,结果她的父亲肺部就查出肺结节。体检前,她父亲没有任何症状,但是医生叮嘱他们要重视定期检查,有些肺结节进展很快,可能几个月后就会恶变。很庆幸看了科普,及时去体检,避免健康小隐患变成大隐患的可能。
“会消失的胆囊结石”“挥之不去的耳鸣”“关于心脏支架的几个疑问”“咳嗽一个多月是得了慢性支气管炎吗““红花?藏红花?你是否分不清”“乳腺B超各种回声分别代表什么”……“MOMO”表示,近两期她在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看到,医生们的医学科普文章通俗易懂、科学又实用。她希望《南国城报·健周刊》打造更多的科普精品,助力百姓健康生活。
周医生是广西医学行业有名的“科普达人”,他表示:“科普是医生救人的另一种途径。我做医生和医学科普,都是服务老百姓,让百姓受益,是我的初衷。”周医生说,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总归有限,他希望更多的医护人员也能加入医学科普队伍,帮助更多的百姓提高健康素养。